明朝那些事儿(壹)——洪武大帝

朱元璋,外号朱重八,1328年生于安徽凤阳。元朝取名字的习惯是父母年龄相加,所以推测此时朱元璋的父母年龄相加为88岁。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另外,1344年黄河泛滥、淮河流域遭遇严重瘟疫和干旱。朱元璋出生贫农,在这种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大哥长子等相继饿死,家里除了二哥,已经没有其他成员了。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去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主要工作是讨饭。

后来元朝进一步衰败,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元朝的腐朽官吏迫于朝廷压力,在无法镇压起义军的情况下,会把老百姓抓取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不起义,则有可能被元军抓去当作起义军杀掉;如果起义,则万一起义失败,则同样性命难保。就在此时,朱元璋幼年的朋友汤和写信邀请朱元璋加入他的起义军,共图大业。朱元璋本不想加入,但由于书信被别人告发,朱元璋被逼上梁山,正式开始了他的造反事业。

造反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朱元璋一开始投靠了汤和的老板郭子兴,后来由于出色的才能,脱离郭子兴开始独立创业。朱元璋从安徽开始,一路向东,沿途占领了很多城市,最终攻下南京(应天)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南京,朱元璋又相继灭掉了他的两个强大的邻居,同样是起义军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其中,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而且也是其中一方巧用火攻取得了胜利。

消灭了几大起义军之后,朱元璋迎来了他最后的敌人——元朝,朱元璋北伐开始。但已到强弩之末的元朝实在是太弱了,没多久就被朱元璋赶到了大漠之外。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明朝正式成立。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朱元璋霸业中的文臣武将。谋臣刘基,字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后人赞赏刘基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武将就更多了,比如徐达和常遇春,一直跟着朱元璋征战沙场,特别是在鄱阳湖水战中,冲锋陷阵,对陈友谅发动突然袭击,为朱元璋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还有李文忠、汤和、蓝玉、傅友德等人,他们要么是在军阀混战时期脱颖而出,要么是在北伐元朝的时候脱颖而出,总之都是战功赫赫、功高震主。当然,因为朱元璋,他们中的很多人下场都很惨,简要介绍请看这里:https://kknews.cc/history/m2n34eg.html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开国功臣抢儿子的权力,总之就是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开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制造了很多惨案。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对涉嫌贪污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除此之外,大大小小还有很多诛杀开国功臣的案件,基本上把前面列举的所有开国功臣都杀了。其中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得以善终。

当朱元璋把开国功臣杀得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终于老去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长子是朱标(太子)、四子朱棣(燕王)、十七子朱权(宁王)。朱元璋本打算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朱标先于其父亲朱元璋去世了,于是皇位就顺延到朱标的长子朱允炆手中。朱允炆继位之后很忧郁,因为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被分封在全国各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允炆于是与亲信大臣开始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大多数藩王都乖乖认命,有被贬的,被下狱的,被逼自杀的。当削藩到四叔朱棣头上时,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但仅凭朱棣一个藩的力量,和中央政权相比还是太过弱小,朱棣挟持了另一个藩王宁王,收编了其手下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一起反抗南京政权。由于朱棣被分封在北京,经常要和蒙古人大战,所以朱棣的有勇有谋,军事实力很强。而朱允炆领导的中央军队,由于绝大部分骁勇善战的开国功臣或老了或被朱元璋杀了,新生力量又没经历过真刀真枪,所以南京中央军队的军事实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朱棣的军队一路南下,最终攻下首都南京,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史称永乐大帝。而朱允炆在逃难的过程中下落不明。

1 thought on “明朝那些事儿(壹)——洪武大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