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大名鼎鼎的Transformer,它于2017年出自谷歌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https://arxiv.org/pdf/1706.03762.pdf),用Attention实现机器翻译模型,并取得了新的SOTA性能。
传统的机器翻译模型一般是结合RNN和Attention,可以看我之前的博客介绍:CS224N(1.31)Translation, Seq2Seq, Attention。虽然RNN+Attention的组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RNN是序列依赖的模型,难以并行化,训练时间较长;且当句子很长时由于梯度消失难以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虽然相继推出的LSTM和GRU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梯度消失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而且LSTM和GRU难以解释,我们根本不知道当前timestep依赖远的词多一点还是近的词多一点。
Transformer的思想很激进,它完全抛弃了RNN,只保留Attention,从其论文标题可见一斑。RNN无法并行化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正向和反向传播是沿着句子方向(即水平方向),要想实现并行化,肯定不能再走水平方向了。于是,Transformer完全抛弃水平方向的RNN,而是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叠加Attention。由于每一层的Attention计算只和其前一层的Attention输出有关,所以当前层的所有词的Attention可以并行计算,互不干扰,这就使得Transformer可以利用GPU进行并行训练。
具体来说,Transformer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end2end的机器翻译模型一般都是Encoder+Decoder的组合,Encoder对源句子进行编码,将编码信息传给Decoder,Decoder翻译出目标句子。Transformer也不例外,下图左边即为Encoder,右边即为Decoder。
Encoder的每一层有两个子层组成,包括Self-Attention和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FFNN)。FFNN就是常规的全连接网络,没什么可说的,下面重点介绍Self-Attention。
Encoder Self-Attention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由于此时是Encoder阶段,对于每个词,都能看到句子中所有其他的词(对应到RNN里面就是可以用双向的RNN)。假设我们想要抽取第二个词"represent"的特征表示。首先,对第二个词的词向量$e_2$进行线性变换,即乘以矩阵$matmul_Q$,得到Query,这就是标准Attention中的Query。其次,对周围所有的其他词,比如$e_1$,也进行线性变换,变换矩阵为$matmul_K$,得到很多的Key。然后,Query和所有Key做点积,并用softmax归一化,得到了Query在周围词上的Attention score distribution。接着,周围词乘以另一个线性变换矩阵$matmul_V$,变换为Value。最后,Value和Attention score distribution进行加权求和,并加上$e_2$自己,送给FFNN。图中右下角的公式中的分母只是个缩放因子。
回顾一下,一个标准的Attention包括三个向量:Q、K、V,其中Q为用来查询的Query,K表示被查询的Key,V表示被查询的Value。其中的K和V来源相同,只是经过了不同的变换。形象描述就是:计算Q在K上分配的注意力$QK^T$,然后从V中取出这部分注意力的值$softmax(\frac{QK^T}{\sqrt{d_k}})V$。
Self-Attention的优点。因为每个词都和周围所有词做attention,所以任意两个位置都相当于有直连线路,可捕获长距离依赖。而且Attention的可解释性更好,根据Attention score可以知道一个词和哪些词的关系比较大。易于并行化,当前层的Attention计算只和前一层的值有关,所以一层的所有节点可并行执行self-attention操作。计算效率高,一次Self-Attention只需要两次矩阵运算,速度很快。
Transformer的Decoder部分每一层有三个子层组成,包括Self-Attention、Encoder-Decoder Attention和FFNN。Decoder的Self-Attention如下图所示,和Encoder的Self-Attentoin非常像,只不过当要Decoder第二个词时,用黑框蒙住了第三、四个词的运算(设置值为-1e9)。因为对于机器翻译来说,Encoder时能看到源句子所有的词,但是翻译成目标句子的过程中,Decoder只能看到当前要翻译的词之前的所有词,看不到之后的所有词,所以要把之后的所有词都遮住。所以这个Attention也叫Masked Self-Attention。这也说明Transformer只是在Encoder阶段可以并行化,Decoder阶段依然要一个个词顺序翻译,依然是串行的。
不要忘了我们的任务是机器翻译,Decoder Self-Attention只用到了翻译出来的目标句子的前缀信息,还没用到源句子的信息,这部分就在Encoder-Decoder Attention中。前面说了对于源句子,通过Encoder的Self-Attention+FFNN,源句子的每个词都有一个输出向量,这些输出向量作为Encoder-Decoder Attention的Keys和Values,而从目标句子当前要翻译的词的Decoder Self-Attention出来的向量就是Encoder-Decoder Attention的Query。从下图可以看到,Encoder上面出来指向右边Multi-Head Attention的两个箭头就是Keys和Values,而从下面出来指向Multi-Head Attention的一个箭头就是Query。Encoder-Decoder Attention的作用就是看看当前要翻译的词在源句子中各个词上的注意力情况。
我们知道Attention机制是位置无关的,因为对于每个词,它都和句子中的所有词直连求Attention score,跟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没有关系。但是句子作为一种线性结构,词在句子中的顺序对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为了考虑词的位置信息,词在输入Attention前,把词向量和词在句子中的位置Positional Encoding加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向量,输入到Attention中,如上图所示。这个Positional Encoding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这里不展开。
上图的Attention前面都有一个修饰词Multi-Head,也就是下图的Parallel attention heads。前面提到一个标准的Attention包括三个向量Q、K、V,它们分别由原始的查询向量和特征向量乘以矩阵$matmul_Q$、$matmul_K$、$matmul_V$得到。如果一个词在计算Attention时,选用多个不同的$matmul_Q$、$matmul_K$、$matmul_V$,得到的Attention输出向量也就不同了,这正好可以用来表示一个词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比如句子“华为是一家中国的公司”中的“华为”,它的语义是一家公司,它在句子中的成分是主语,也就是说一个词至少有其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如果只用一套$matmul_Q$、$matmul_K$、$matmul_V$,则只能得到一种含义,如果设置多套$matmul_Q$、$matmul_K$、$matmul_V$,则能提取到这个词更多的信息。于是,在对每个词进行Attention时,都会设置多套$matmul_Q$、$matmul_K$、$matmul_V$,提取多个Attention输出向量,然后拼接起来,这就是Multi-Head Attention,或者说Parallel attention heads。我个人理解多套$matmul_Q$、$matmul_K$、$matmul_V$相当于CNN中不同的kernal,相当于不同的特征提取器。
课上还介绍了利用Transformer生成图片和音乐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相关论文看一看。
有关Transformer的介绍,还可参考如下三个链接:
http://jalammar.github.io/illustrated-transformer/
文章里图不见了,虽然可以从论文里找到。。。
不好意思,需要翻墙才能看到图片。
原文encoder的输出只送到decoder的第二个attention模块里,为什么您的第一幅图中encoder输出的两个箭头分别指向decoder中不同的attention?
transformer的decoder是多层堆叠起来的,原文只画了一层,一层包括3个模块:masked multi-head attention、multi-head attention(相当于第一幅图中的encoder-decoder attention)、FFNN。第一幅图只是把多层展开了,即encoder的输出会送到decoder每一层的encoder-decoder attentio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