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武大

2015年6月27日,武汉大学在梅园操场举办了2015年毕业典礼。 武汉大学2015年毕业典礼,正在发言的是雷军学长[1] 武汉大学2015年毕业典礼[2] 坐在台下,顿感恍惚,四年前同样在梅操,同样是这些人,我们举办开学典礼。 武汉大学2011年开学典礼[3] 原来梅操到梅操的距离只有四年。 毕业典礼结束,下午集体收拾行李,大家都默默无语。晚上去红牛—-大一第一次聚餐的地方—-吃最后的晚餐,这次聚餐喝了两箱啤酒,6瓶白酒!白酒下肚,前一口酒落地又向上翻滚,和后一口酒相互撞击,四年的往事喷涌而出。离别之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了,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对某某的感情、一个宿舍的兄弟情,说出了自己的抱负、未来的理想,再互相拥抱、道一声珍重。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4] 回到宿舍,所有人吐得一塌糊涂,昏睡过去。也许这就是离别的滋味,折磨着你,让你难受,只有把它吐出来,离开了,平静了,一切就好了。 第二天醒来,发现隔壁宿舍的几个哥们已经走了,宿舍冷清了许多。去小卖部买了一些非必需品,只为把卡里的几十块钱用掉。打包行李,准备出发。 毕业了,离开了,那些大一的迷茫、兼职,大二的信息安全竞赛,大三繁重的课业、为保研奋斗的数学建模竞赛,大四悠闲的生活也将躲藏在记忆的某个角落,不再被轻易的发现。武大的樱花、牌坊、樱顶、新图、青楼、梅操电影、珞珈之声、每天晚上在奥场穿着17号球衣跑步的女生、一起练笛的同学、在梅园食堂吃饭的一对情侣、幽默装逼的室友,这一幅幅画面,也将随着时间的车轮,慢慢消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注定要历经悲欢离合。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度过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感谢有你。 别怕,梦的方向叫做闯,青春还没散场! 参考: [1]. 武汉大学官方微博 [2]. 武大新闻网: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3788.htm [3]. 守望珞珈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93d1f0100t6v9.html [4]. 珞珈山水bbs毕业封面:http://bbs.whu.edu.cn/

June 28, 2015 · 1 min

家乡遭受几十年一遇的洪灾

5月19号的中午吃完饭后随手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MS表哥分享了一个链接,说家乡发生了十多年未遇洪灾。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次洪灾真的很严重,然后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下大雨,到晚上下暴雨,我家后院有一座小山,也出现了滑坡;附近的一座桥也淹了,家门口的一片农田(不是我家的)也全被淹了。妈妈说她也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大而持久的暴雨。 后来看QQ空间,全是关于家乡灾情的状态,很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县的下游地区受灾比较严重,隔壁有个叫横江的村镇,这个镇因为坐落在横江水旁边,受灾最严重,听说整个镇断水断电,都快成孤岛了。我有一个亲戚在横江,他们家一层楼就被淹了,很多人家养的鸡鸭鱼猪等都被冲走了,几乎所有的农田被淹,损失真的很严重。 横江镇政府被淹情形[1] 这是通往横江镇的公路,下坡后就是横江镇,可以看到整个村镇已经被淹[2] 停在路边的小汽车都被冲走了![2] 整个村子一片汪洋[2] 特写[2] 估计我家后山的滑坡比这严重很多[1]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可能是1998年吧,也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当时也是晚上,爷爷把我和哥哥叫起来,爬到后山上去避难了。当时虽然洪水也大,但也就一晚上,第二天很快就退了,不像这次持续的特大暴雨。 晚些时候我又打电话给妈妈,听妈妈说因为怕山体滑坡,已经去半山腰上的烤烟房里过夜了。那个烤烟房是我还没出生(或者我很小)的时候盖的土坯房,专门用来烤烟的。 后来一家人常年在外,也没怎么管它,很多瓦都碎了。前几年我爸回家补漏,现在是不会漏水了。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了,而且是土坯房,又下那么大雨,还是不放心。想到妈妈一个人在家,晚上要住在一个没有水没有电的土坯房里,心里真不是滋味。以后有钱了应该把烤烟房改建成砖房,万一出现什么灾害,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刚看了下天气预报,现在还在下雨,周六周一还有雷阵雨,希望不要再滑坡了。 石城5月份历史天气,从15号开始连下了6天的大雨,以18,19,20为最[4] 在这次灾害中,也要感谢当今发达的互联网,让全国各地的人实时了解家乡的情况,很多救援队也纷纷赶赴家乡展开救援。希望洪水快快退去,还家乡人民安宁的生活。 此次特大灾害直播: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zODgyMA==&mid=206189476&idx=1&sn=3e2cc4f01b7ff42f933420063f4e5a74#rd 520,对石城说“我爱你”:http://v.qq.com/boke/page/z/0/2/z0154dvf6d2.html 灾后场景: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UzMjg5OA==&mid=208435542&idx=1&sn=346f8e17448bf3a976c55591636b6e02&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2015年5月21号石城新闻:http://v.qq.com/boke/page/w/0/4/w015442vnu4.html 相关媒体报道: http://pic.people.com.cn/n/2015/0520/c1016-27031534.html?k=1 http://news.163.com/15/0521/05/AQ48GSQU00014Q4P.html http://news.163.com/15/0521/06/AQ4CVUIF00014AEE.html 参考: [1]. 赣江源头微信公众号文章 [2]. 石城热线微信公众号文章 [3]. 百度搜索“石城天气”,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4]. 数据来源:http://15tianqi.cn/shicheng5yuetianqi/

May 21, 2015 · 1 min

我学繁体字

其实很早之前就打算学习繁体字了,但是直接驱动我开始行动的还是上周末的一件事。 上周末组内一起去天津蓟县盘山景区游玩,进入景区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下面的乾隆御笔 乾隆《游盘山记》 当时JL师姐念了一遍,有几个繁体字不认识,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模棱两可。我当时就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把繁体字学了呢。所以回所之后马上买了下面的这本《繁简字对照字典》,决定每天看一两页。 《繁简字对照字典》[1] 网上也有《游盘山记》的简体版,如下 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盖蓟州之天作,俯临重壑,如众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乾隆御笔 对照图片中的繁体字,学习一下。 有些繁体字和简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同样是“汇”字,“汇聚”对应的繁体字为“匯聚”,而“词汇”对应的繁体字为“詞彙”,这一点需要注意,网上有开源的繁简字转换工具,可以看这里。 关于繁简字的争论,网上已经很多了,我也不想评论,我只想说,学习繁体字完全是个人兴趣,我觉得繁体字很美,很有意思,一个字可以研究半天,外出游玩的时候也能顺带“和古人交流交流”,所以就学了-:) 参考: [1]. 豆瓣读书《繁简字对照字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34412/

April 21, 2015 · 1 min

One month in Beijing

2015年2月28日到达北京,到现在一月有余,是时候月度总结了。 这是我第三次来北京 2014年的6月份第一次来北京,去北大计算所实习十天。感受了一下北大计算所p老师及其博士生z的冷漠。我还记得刚到的那天晚上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寻找北大方正员工宿舍的场景。每天重复着朝九晚十的固定模式,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的工作,实验室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偶尔看到p的时候他也是阴沉着脸,临走的时候还被z批评了。虽然p承诺说只要我通过夏令营面试就会要我,但是这明显就是废话呀;而且这段不算愉快的实习经历让我对p的实验室产生了厌恶。 回学校之后开始准备期末考试和7月份的夏令营,并于2014年7月9日到达北京,这次的行程包括北大计算所和中科院计算所的夏令营。北大计算所因为机试和综合排名不占优势,败下阵来,不过现在想想当初幸好没有进p的实验室,要不然天天对着p的臭脸,估计要疯。 中科院计算所的风格完全不像北大,中科院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一视同仁,不像北大看不起校外学生。来北京之前和ict的h老师沟通过很多次,发现我和h老师的性格很相似,我非常崇拜h老师严谨的处事风格,经过认真的准备,我也顺利通过了ict的夏令营,然后跑去深圳siat玩耍了。 北京的物价真是贵 这次是来ict完成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的,大概要待到5月初。一来从家里不方便带太多东西,二来想想要在北京待三年,所以准备在北京重新置办生活用品。 2月28刚到北京,去了师兄推荐的家乐福大超市。超市很大,有两层,不过里面的东西真是贵。也就买了被子、三件套、桶、盆,花了四五百,很可恨的是,很薄的春秋单人被子,居然要169,这还是最便宜的,床垫比被子还贵,要199。 没必要的用品可以不买,但是饭不能不吃。以前在学校一天也就十几块,到北京后发现,一顿饭就十多块了。早餐一个鸡蛋要2块,一个小包子要1.5块,哎,想想以前自己家做早餐的时候1块钱4个大肉包子啊,当初怎么不多吃几个呢。 餐厅里的饭菜确实贵,不过国科大食堂的饭菜既便宜又好吃,赞一个。 北京的雾霾 来北京之前对北京的雾霾也略有耳闻,觉得那是北京人的小题大做,武汉也是扬尘满天飞,我也活得好好的啊;不过真来北京之后,确实受不了,放眼望去,街道上灰蒙蒙的一片,路上的特大广告牌都看不清。也许是雾霾加干燥的原因,刚来北京那一个星期,嗓子特别不舒服,每天早晨刷牙的时候都恶心干呕,不过后来慢慢好了。 3月28那天,北京还遭遇了沙尘暴,那场景真像外星人袭击地球。所以来北京,口罩是必需品。 3月28日北京的沙尘暴[1] 北京的风景 来北京的前3个星期,忙于组内布置的任务,也是过着朝九晚十的生活,后来想想也不能天天这样,我应该出去透透气,于是选择了颐和园,3月份属于颐和园景区的淡季,加上学生证,门票不贵。颐和园不愧是皇家园林,里面的景色确实很漂亮,有万寿山、昆明湖,湖水还算干净。 我去的那天天气很好,空气质量也不错;人虽多,但不算拥挤,部分原因是颐和园真是太大了。我在游玩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外国旅游团,听到过英语、法语、日语、韩语、粤语、中文,让我默默联想起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场景。 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温馨的“外国小家庭”,妈妈是外国人,爸爸应该也是外国人,爸爸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是用英语,但是爸爸和儿子却是用中文,他们还有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小女儿,儿子坐在湖边玩ipad,小女儿在车里哭个不停… 虽然颐和园的风景很好,但是里面居然有很多蚊子(小虫子)!期间有一个虫子撞到我的嘴巴,还有一个钻进了我的耳朵。可能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加上颐和园内潮湿,植物丰富,给虫子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下面放几张游玩时拍的照片。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乐器 学太极的外国人 这也是迎春花? 这个角度的颐和园很美 长廊 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的,各种长枪大炮,据说是在抓拍一种珍稀鸟类。。。 颐和园的风景虽好,但就自然风光来说,比不上南方早已复苏的大自然。 家乡的油菜花,比颐和园的迎春花漂亮多了-:) 武大樱花已经争奇斗艳了,北方还是萧瑟一片[2] 后记 没来北京之前,我想着以后一定要在北京工作,还要争取在北京安家落户。虽然北京生活压力很大,但是机会和挑战也多,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吗;而且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以很方便的去感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在北京生活一个月之后,我的想法变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北京的雾霾和气候。雾霾不是一个人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你必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跑步健身什么的就更别提了;北京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很干燥,而且放眼望去看不到绿色,ict旁边种的树,光秃秃的只有树干。这种钢筋混凝土构筑起来的城市,我真的不喜欢。 和南方的一些城市相比,北京真的不适宜居住,尤其对于南方人! 参考 [1]. 新京报网: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5/03/28/358122.html [2]. 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5/03-21/496005.shtml

March 30, 2015 · 1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