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阅读笔记

前段时间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马上趁热打铁买了《人生》来看,没想到很快就看完了,做个读书笔记吧。

《人生》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进城又被迫退回农村的曲折故事。

农村人高加林与刘巧珍

高加林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在县城读了三年书,稍微见识了一下城里人的生活,并且和同班同学黄亚萍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黄亚萍是江苏城里人,家庭条件较好,她的父亲是军人,由于被分配在高加林的县城工作,故黄亚萍也跟着来到这个县城读书。在高中三年,黄亚萍被高加林的学识和男子气概所吸引,而高加林被黄亚萍独有的南方姑娘的温柔和才气所吸引,因此两人在学校的关系比普通同学关系要亲密一些。

然而,短暂的高中毕业之后,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作为农村人,高加林自然被打回农村参加劳动了,而黄亚萍作为城里人,在县广播站谋得了一个播音员的体面工作。两人因残酷的现实而相忘于江湖。

在这期间,同样作为城里人的同班同学张克南开始追求黄亚萍。张克南也没考上大学,在县城副食门市工作,也算是吃公家饭的。黄亚萍虽然对张克南没有太强烈的感情,但也没有拒绝他的追求,两个人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在一起了。另一方面,高加林回到农村之后,起先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算是个不错的差事。可后来村领导的儿子也高中毕业返乡了,故村领导将高加林的位置下掉了,换上了自己的儿子。高加林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庄稼人,也需要出山劳动了。

就在这时,成为庄稼人的高加林受到了同村人刘巧珍的热情告白。刘巧珍是村里有钱人刘立本的二女儿,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长得很漂亮,而且思想也相对开放开明一些。本来刘立本家里有钱是可以供养孩子读书的,但吝啬的刘立本终究是没让巧珍读书。可能是这个原因,巧珍对读书人高加林非常爱慕,既爱慕他的才华,也爱慕他的男子气概。但是,由于高加林之前在读高中,以及返乡之后当了老师,而巧珍自己是个农民、文盲,故巧珍只是在心中默默地暗恋着高加林,并没有表白。现在高加林的代课老师职位被下掉了,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地位上和巧珍平等了,因此巧珍鼓起勇气向高加林表白了。

在这之前,高加林完全没有注意巧珍这个同村人,甚至因为巧珍父亲没有让她读书而在心中嘲笑过她们一家人。后来,经过巧珍的表白和接触,高加林对巧珍产生了好感。巧珍的出现抚慰了高加林被学校辞退的创伤,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并随即在村里公布了恋情。

城里人高加林与黄亚萍

就在这时,高加林在外当兵的叔叔复员回家,成为了县劳动局局长。村领导为了讨好高加林的叔叔,悄悄给高加林争取到了一个去县城当记者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瞒着高加林以及高加林的叔叔,所有过程在表面上看起来都合规合法,村领导真的是拍人马屁于无形之中啊。

去到县城当记者之后,高加林很快展现了他的文学天赋,经过一系列采访、写稿活动,高加林逐渐得到了上级的赞赏,并在县城小有名气。在广播站当播音员的黄亚萍也得知了这个消息,甚至多次播送了高加林写的新闻稿。高中时期对高加林的爱慕之情再一次在黄亚萍心中燃起,于是她多次前往记者站找高加林拉话聊天,聊文学、历史、时事政治,两个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在这期间,刘巧珍曾来城里看望过高加林,但巧珍与高加林聊的都是农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在与黄亚萍的对比之下,高加林觉得巧珍是多么的庸俗和无趣,高加林甚至对巧珍发起了脾气。。。

很快,同为城里人的高加林和黄亚萍决定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于是他们分头行动,黄亚萍给张克南写了分手信,高加林找来刘巧珍面谈分手(刘巧珍是文盲不识字)。对于黄亚萍来说,她一点都不为要跟张克南分手而难过,因为她对张克南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恋爱感情,她与张克南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是之前高加林在农村劳动,而恰好张克南在追求她,所以也就将就着在一起了。相反,对于高加林来说,他喜欢刘巧珍,巧珍在他最艰难的时候,给过他温暖。而且,巧珍虽然没读过书,但在农村人中间属于是人美心善的上乘之选,所以对于农村人高加林来说,他对刘巧珍产生过爱情,只不过后来被城里人黄亚萍的表白给冲淡了。因此,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分手令两个人的内心都很难过,分手的时候,巧珍甚至反过来安慰高加林,让他不要内疚,并祝福他在城里好好发展。如此一番话,反而使高加林的内心更加痛苦和内疚。

与高加林分手后,巧珍内心悲痛欲绝,天天茶不思饭不想。为了尽快结束这种痛苦的日子,巧珍迅速答应了之前苦苦追求他的同村人马栓,并迅速举办了婚礼。此时的高加林正在县城和她的新欢你侬我侬,全然不知巧珍已经结婚了。

两手空空的高加林

与黄亚萍分手后,张克南的内心也非常难过。但相比起巧珍的难过,张克南应该要好受一些,毕竟黄亚萍之前并不是真心喜欢他,而且他这个条件,之后也还能找个不错的。虽然如此,张克南内心还是很难过。本来在高加林插足之前,张克南和黄亚萍两个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而且双方父母关系也很好,他们两一旦分手,不但两个年轻人难受,双方父母面子上也不好过。

张克南妈妈得知自己的儿子被甩了,而且情敌居然是乡下来的一个穷小子,她一怒之下,通过私人关系收集高加林的黑料,结果发现高加林是通过走后门才来到县城当记者的。于是克南妈立刻向地、县纪委举报,要求撤销高加林的职位。很快,调查结果下来了,地、县高度重视这件事情,要求严肃处理;高加林的叔叔得知之后,也同意要求撤销高加林的职位。就这样,城里人高加林被迫离开了县城,遣返回农村劳动。

高加林的免职让高加林和黄亚萍都很难过,工作和身份阶级的差异使得两个人不可能再在一起了,黄亚萍不可能跟着高加林在农村生活,而高加林也无法再在城市里立足。对于黄亚萍来说,他失去了他深爱的人;对于高加林来说,他不但失去了黄亚萍,当他回到农村的时候,发现他的巧珍也已经嫁人了。可怜的高加林,落得个两手空空。

读后感

我是读完《平凡的世界》再来读《人生》的,因此,在读《人生》的过程中,不免处处和《平凡的世界》对比。《人生》首先给我的感觉是篇幅很短,很快就读完了。也正是因为短的原因,剧情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情节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比如高加林和巧珍第一次在桥上见面的时候,短短的一章,囊括了两人见面、巧珍表白、甚至两人已经牵手拥抱了;还有比如高加林到城里之后,和黄亚萍迅速确立恋爱关系,书中对两人的过往、为啥黄亚萍会那么喜欢高加林等,有一定介绍,但感觉铺垫不够。此外,《人生》的核心是突出高加林这个人物,而《平凡的世界》中有多个核心人物,配角人物也有数百人之众。总的来说,《人生》就像是人生中的小插曲,波澜起伏、富有张力,适合拍成电影;而《平凡的世界》就像是从更高的视角俯瞰人生,远看风平浪静,实则处处都是《人生》,适合拍成电视剧。

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会如何选择?我想这是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会想到的一个问题。高加林,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本来和巧珍也算般配;可他偏偏读过几年书,看过更大的城市,心里一直向往着远方。而正好在这个时候,当记者的工作机会从天而降,城里姑娘也主动接近他。他当然无法抵抗诱惑,无法抵抗更加美好的未来。有人说高加林就是个渣男,失意的时候以自己的学历优势勾搭农村姑娘;得意的时候又甩了自己的初恋,到头来两手空空是他罪有应得。可是,换作是你,你能做到无论贫贱富贵,都不抛弃巧珍吗?或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巧珍,坚定要去大城市打拼的心呢?我估计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吧,所以又何必非难高加林呢?

《人生》是一场悲剧,不仅是三对恋人四个青年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计划经济时代,非工即农,城里的工人就是比农民高人一等,纵使高加林有满腹诗文、满身力气,也只能在黄土地上刨挖。这种思想在书中几个主角的心中根深蒂固,比如巧珍,由于没读过书没文化,所以不敢追求读过书、当教师(公家人)的高加林,只有当高加林被免职回归土地之后,巧珍才觉得自己和高加林在人格上平等了,才敢追求巧珍。同样的,作为城里的上等公民,黄亚萍爱慕高加林,但由于高加林是农民,黄亚萍无法突破思想的局限、世俗的束缚,去和一个乡下人交往,只有当高加林成为体面的记者之后,黄亚萍才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高加林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他没有钱没有权,作为一个男人,他甚至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没有自己想要去主动追求的人,他只能在命运的摆布之下,去接受比自己条件好的女人的追求,无论是巧珍还是亚萍。类似的情况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身上如出一辙,这和农村人潜在的自卑心理不无关系,也和作者的出身不无关系。《人生》中的高加林就像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的复合体,属于“既要又要”的典型。也许是高加林们的悲剧,让孙少平孙少安们做出了更加理性的选择。唉,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城乡多元、平等发展啊。

2 thoughts on “路遥《人生》阅读笔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