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5

不求助的人

师姐推荐了最新一期《人物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不求助的人“。这篇文章讲到,在上月末德国空难事件中,副驾驶卢比茨选择了坠毁飞机。调查人员随后了解到,他可能患有抑郁症,同时,他的弱视或许在持续恶化。视力和心理问题给卢比茨的职业前景笼上阴影,而他没有选择求助

“求助”似乎从来不是首选项。遇到难题自己解决,不行就上网搜搜方法,还不行,则“咬紧牙关熬过去”。不求助的表面理由是不麻烦别人,但更真实的担忧大概是“如果开口求助,别人会认为我能力低下,我会因此丧失各种机会”。本质原因在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众”。

目标可细分为两种,“精熟型目标(mastery goal)”和“绩效型目标(performancegoal)”。精熟型目标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认为目的是自我提升,不是获得肯定。哪怕现在还“做不到”,但通过不断努力也能有所进步。既然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寻求帮助。而绩效型目标只看最终结果,你要么“能做到”,要么“不能做到”,要么力压众人表现出色,要么挑战失败沦为笑柄。既然目的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感觉上像是“示弱”的求助就不会被列入选项。

“不求助之人”并不少见。不过,“绩效型目标”者不知道的是,求助他人时,其实会提升此人对你的评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智慧过人,可以为别人授业解惑,而“懂得向聪明的我询问智慧建言的人,一定也是聪明人”。沃顿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脑力竞赛中接到“搭档”求助的人,赛后给搭档打了更高的能力分。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老板其实更喜欢那些遇到困境会主动求援的下属,某种意义上,“求指点迷津”可能是对老板最好的恭维。

说到底,不管目标是获得成长还是赞赏,求助都是帮助达成目标的大道。越早寻求帮助,越有机会让自己成长,也越有可能掌握技能、成功解决问题,周遭人对你的评价也会因此上升。反倒是不求助的人,万一拖到事情无法收拾,自己的自信和风评都会落到极低。

Continue reading

人生,平凡之路

趁着周末,看了韩寒导演的处女作《后会无期》,说来奇怪,看的过程中没有丝毫感觉,情节松散,直到听到了片尾曲”平凡之路“,内心为之一颤,想来应该写点什么纪念一下。

The Continent1

影片中三个年轻人离开家乡小岛,一路向西,横穿中国大陆,路上落下了胡生,错过了假装”小姐“的”骗子“,告别了一直”恋爱“着的笔友,遇到了善恶莫测的奇怪旅人,送走了最好的朋友,只有流浪的小狗留在了身边。几番告白,几番告别,勾勒出几段截然不同的平凡人生之路。

突然间,我从影片中看到了萧瑟冷漠的世界,看到了饱经沧桑的老人挣扎着,反抗着,但最终离开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