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随想录

电动汽车加电站

今天中午和超哥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聊起了电动汽车加电站的问题,很有意思。

超哥现在开的是一辆电动汽车,他说目前也挺满意的,只要在北京市内开,几乎没问题,充电桩到处都有,马力也足,开起来没有任何噪声。唯一的问题是需要每天充电,去到稍微远一点的京郊可能会电量不足。

然后就讨论到目前电动汽车的瓶颈,主要还是在电池上,一个是续航时间短,另一个是充电时间慢。 Continue reading

香山游记

2016年11月5日,雾霾重度污染,2~18℃。

噩梦,6点多被惊醒,7点起。

洗漱完毕,填写周报和各种评价,8:30吃早餐,9点到达保福寺桥南,看到630就在我前脚走了,等待15分钟上车。

车上昏睡一个小时,10:15到达香山公园,10元门票,10:30正式开始爬山。

singledouble

虽然是雾霾天,游客却熙熙攘攘,大多三两成群,唯独我孤身一人。 Continue reading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
最怕回忆突然翻滚绞痛着不平息
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

想念如果会有声音
不愿那是悲伤的哭泣
事到如今终於让自已属於我自已
只剩眼泪还骗不过自己

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
过的快乐或委屈
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
突然模糊的眼睛

我们像一首最美丽的歌曲
变成两部悲伤的电影
为什麽你带我走过最难忘的旅行
然後留下最痛的纪念品

我们那麽甜那麽美那麽相信
那麽疯那麽热烈的曾经
为何我们还是要奔向
各自的幸福和遗憾中老去

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
过的快乐或委屈
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
突然模糊的眼睛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
最怕回忆突然翻滚绞痛着不平息
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
最怕此生已经决定自己过
没有你却又突然听到你的消息
Continue reading

爸妈老了

刚坐上去北京的列车,就收到了妈妈的微信语音:霖,早上收拾东西怎么忘了带上我给你洗好的鞋呀。我这才想起早上妈妈把洗好的鞋和叠好的衣服放在我房间,我却忘了带鞋。

后来和爸妈在群里聊了起来。当我问爸爸什么时候返回学校时,他却说前天突然请假回家惹老板不高兴了,可能要被炒鱿鱼。是,老爸在那个学校当老师十几年了,我平时老数落他当老师工资那么低,为什么不改行,可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却不是滋味。

其实老爸没必要请假回来的。前几天我发脾气,老爸好像真的决定转行搞种植业了,托我在淘宝买了好多枸杞树,自己带回了五十棵脐橙树苗,还准备去某个地方考察什么药材。

离家前一天,妈妈特地跑到县城买了好多排骨回来,还煮了十个土鸡蛋要我带着路上吃。老爸买了好多苹果、香蕉、猕猴桃要我带着路上吃。今天早上收拾行李的时候,从来不动手的爸爸,也抢着往我包里塞各种牛奶和水果。 Continue reading

认真你就赢了

突然发现,从小到大,自己做事都做得很慢,别人一会做完的作业,我可能要花好几个小时。但拿作业一对比,明显能看出差距,自己精雕细琢的作品不是别人随随便便就能比的。

最近几次和同学合作完成大作业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数据抓取的同学给我的数据,不是格式不对就是内容缺胳膊少腿,质量极其差,还不愿修改,曰:只是做一个演示系统,有数据就行了。他不知道他这样的数据给我,我们后面做得再好,最终的演示效果也不会好,他这样的随意,后面的人不知要多花多少时间来弥补。我也无意跟他多费口舌,自己挽起袖子重做了他的工作。 Continue reading

读施一公博客有感

大家好,施一公老师的26篇博客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讲述个人生活经历2)评论社会问题3)讨论国家科技和人才引进政策4)介绍学习方法。这些博客比较全面的反应了施一公的求学经历、由学生到教授的转变过程以及回国之后为中国人才引进所做出的努力。

给我感触最深的有3点:1)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2)坚持总会有所收获3)做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科研人。 Continue reading

“刺猬困境”与人际交往距离

其实在中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刺猬困境”,只是那时候不知道这个名词,直接促使我了解这方面内容的原因是和XN的一次不愉快的交谈。

那是半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有一天中午我们一起吃完午饭回来,我们身后突然有一辆小车要启动,XN就一个劲叫我靠边走;但与此同时我边上迎面来了一辆电动车,于是我就和XN说我这边也有车,但是XN回我一句“叫你靠边走你不靠边走”,当时我听了很不舒服,还是告诉她我这边也有车,但是语气稍微重了点,我以为XN会到此为止,没想到她还是回了一句“你那么大声干嘛呀”......因为那天心情就不太好,还被她这么一说,那天我就没理她了。

本来以为以XN的性格,这件事会很快过去,没想到XN一气之下不和我一起上下班了,也不和我一起打球吃饭了。我觉得事情还是有那么一点“严重”,这都还没正式入组,就和最熟悉的组员闹僵了,以后三年该怎么办呀,所以第二天晚上我还是诚恳的向XN道歉了。

Continue reading

不求助的人

师姐推荐了最新一期《人物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不求助的人“。这篇文章讲到,在上月末德国空难事件中,副驾驶卢比茨选择了坠毁飞机。调查人员随后了解到,他可能患有抑郁症,同时,他的弱视或许在持续恶化。视力和心理问题给卢比茨的职业前景笼上阴影,而他没有选择求助

“求助”似乎从来不是首选项。遇到难题自己解决,不行就上网搜搜方法,还不行,则“咬紧牙关熬过去”。不求助的表面理由是不麻烦别人,但更真实的担忧大概是“如果开口求助,别人会认为我能力低下,我会因此丧失各种机会”。本质原因在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众”。

目标可细分为两种,“精熟型目标(mastery goal)”和“绩效型目标(performancegoal)”。精熟型目标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认为目的是自我提升,不是获得肯定。哪怕现在还“做不到”,但通过不断努力也能有所进步。既然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寻求帮助。而绩效型目标只看最终结果,你要么“能做到”,要么“不能做到”,要么力压众人表现出色,要么挑战失败沦为笑柄。既然目的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感觉上像是“示弱”的求助就不会被列入选项。

“不求助之人”并不少见。不过,“绩效型目标”者不知道的是,求助他人时,其实会提升此人对你的评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智慧过人,可以为别人授业解惑,而“懂得向聪明的我询问智慧建言的人,一定也是聪明人”。沃顿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脑力竞赛中接到“搭档”求助的人,赛后给搭档打了更高的能力分。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老板其实更喜欢那些遇到困境会主动求援的下属,某种意义上,“求指点迷津”可能是对老板最好的恭维。

说到底,不管目标是获得成长还是赞赏,求助都是帮助达成目标的大道。越早寻求帮助,越有机会让自己成长,也越有可能掌握技能、成功解决问题,周遭人对你的评价也会因此上升。反倒是不求助的人,万一拖到事情无法收拾,自己的自信和风评都会落到极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