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一节:南渡三案——大悲、伪太子、“童妃”
第二章提到,在南明皇帝继统问题上,东林党是拥立潞王朱常淓的,即使后来朱由崧即位了,东林党还是借各种案件制造社会舆论,表达对朱由崧继统的不满,其中大悲、伪太子、童妃就是三个典型的案件。
Continue reading第五章: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二章提到,在南明皇帝继统问题上,东林党是拥立潞王朱常淓的,即使后来朱由崧即位了,东林党还是借各种案件制造社会舆论,表达对朱由崧继统的不满,其中大悲、伪太子、童妃就是三个典型的案件。
Continue reading第三章: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南明当时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外有满洲清军。南明称前者为寇、后者为虏。当时南明的基本国策是借虏平寇,就是希望借清兵平定大顺军,然后坐收渔利。没想到,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在南明就有了。
南明制定这样一个国策,有其先天的软弱性:明朝被大顺灭,大顺又被清廷赶出北京,故南明不敢也不愿惹清廷,自始至终都是抱着和清廷和谈的心态,摆出一副谨慎可怜的样子。所以即使在河南山东权力真空时期,是南明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南明仍然固收江淮偏安一隅。
南明上自朱由崧、史可法、马士英,下至地方官僚,都以大顺为敌,视清廷为友。虽然有个别中下级官员主张自立自强,但行不通,因为皇帝昏庸,且指挥不动军队,四镇以定策封爵,已无进取之心。
Continue reading任何政权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都要挣扎一番,明朝也不例外。由于明朝设立了北京和南京两套中央体系,北京政权灭亡之后,南京政权自然就担当起光复大明的重任。然而,摆在南京政权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继统问题,即拥立谁当皇帝。
然而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的三个儿子都被大顺军俘虏了,无法继统,皇位只能留给各位藩王了。从礼法上来说,福王朱由崧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由于朱由崧是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中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的孙子,当初正是由于东林党的反对,才导致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没有当上皇帝,所以现在东林党也反对新福王朱由崧继位,担心朱由崧即位之后会秋后算账,对东林党不利。于是,东林党人到处游说拥立潞王朱常淓(崇祯的叔叔)当皇帝。国难当头,东林党人不顾大局,不管礼法,只考虑集团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混淆视听,党同伐异,为南明朝廷埋下了地雷。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