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困境”与人际交往距离

其实在中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刺猬困境”,只是那时候不知道这个名词,直接促使我了解这方面内容的原因是和XN的一次不愉快的交谈。

那是半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有一天中午我们一起吃完午饭回来,我们身后突然有一辆小车要启动,XN就一个劲叫我靠边走;但与此同时我边上迎面来了一辆电动车,于是我就和XN说我这边也有车,但是XN回我一句“叫你靠边走你不靠边走”,当时我听了很不舒服,还是告诉她我这边也有车,但是语气稍微重了点,我以为XN会到此为止,没想到她还是回了一句“你那么大声干嘛呀”......因为那天心情就不太好,还被她这么一说,那天我就没理她了。

本来以为以XN的性格,这件事会很快过去,没想到XN一气之下不和我一起上下班了,也不和我一起打球吃饭了。我觉得事情还是有那么一点“严重”,这都还没正式入组,就和最熟悉的组员闹僵了,以后三年该怎么办呀,所以第二天晚上我还是诚恳的向XN道歉了。

后来回想起这件事,确实是我的错。XN当时叫我靠边是一番好意,她多说了几句,我一个男生反倒先急了,确实是气度不够大。

不过说实话,XN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错,在我和她解释之后,她还不依不饶,似乎有点过了。她之前也跟我讲过自己有一次在班群里开某同学的玩笑,导致那个同学和她理论的事情。

写到这的时候又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教XN打乒乓球的时候,在公共场合批评她打球不够认真,哪里哪里打得不好之类的,当时我自己觉得不以为然,教她打球,当然要指出她的不对之处,但是后来XN告诉我她很生气,哪有我这样一直批评学生的老师啊。我仔细一想,对呀,我为什么在公共场合批评她打得不好呢,我是她的教练吗,我和她熟到能无话不谈吗,好像没有,所以这就是我没有把握好人际交往的一个度。我和XN只是同届同门师弟妹,我们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太近了,说话做事无所顾忌,迟早会对某一方产生伤害,导致矛盾。

hedgehogs dilemma

刺猬困境是由叔本华提出的一个概念。寒冷的冬天,刺猬本想拥作一团、互相取暖,但一靠近便被彼此刺伤了;想分开避免扎伤,又觉得寒冷而想再彼此靠近。几个反复后,刺猬发现它们最好保持一点距离。

与人交往也是这样,当两个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成为所谓的好基友、好闺蜜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对方的感受,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高中的时候因为成绩还可以,班上的LL同学经常向我请教问题,我每次都会很耐心很热情的帮他解答,慢慢的关系比较好,他就经常和我一起上下课,课间跑到我的位置上和我聊天开玩笑,甚至左拍一下我右捏一下我。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感觉个人空间被入侵,后来我就慢慢的和他疏远,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

我和XN的那次不愉快交谈,就相当于刺猬间相互取暖导致彼此受伤的过程,不过我相信,经过几个回合,我们能慢慢的找到合适的距离,既相互取暖,又不至于受伤。

Edward T. Hall's personal reaction bubbles, showing radius in feet and meters[1]

上图是爱德华·霍尔提出的人际交往的四个距离,从内到外依次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和朋友同事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个人距离0.45米。

P.S.希望能够找到那个和我共享亲密距离的人-:)

参考:

[1]. 维基百科“Personal space”条目: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sonal_spac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