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第八章读书笔记

第八章:隆武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一节:隆武政权的建立

弘光政权垮台之后,南明的文官武将拥立唐王朱聿键为新的南明皇帝。朱聿键是朱元璋第22个儿子的第8代孙子,论谱系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关系很疏远,属于疏藩,本来轮不到他即位的,但是当时南明的政治中心在东南,这个区域论血统亲的藩王要么挂了要么被抓被降清了,唐王朱聿键正好在南阳,距离近,就被文武百官拥立即位了。

东南陆地已经不太安全了,朱聿键被文官武将拥立到福建,在福州成立了隆武政权。虽然朱聿键在逆境中长大,现在的他也非常想有一番作为,想重建明朝的山河。但是他一年以前还是高墙中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没有足够的名分,这一先天弱点使他不能不依赖倡先拥立的福建实权人物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他即位后,为收买人心,任命了郑氏很多人为官。

隆武朝廷建立后,颁诏各地,得到了两广、赣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残明政权的承认。

第二节:鲁王朱以海监国浙东

清廷攻破南京弘光政权之后,推行了强硬的民族镇压政策,强迫剃头导致了浙江各地百姓的强烈反抗。各地老百姓和明朝中下级官员揭竿而起,不顾杀生亡家的危险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于是,鲁王朱以海被拥立为出任监国。

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是在潞王朱常淓投降后,浙东士大夫迫于清廷强制推行剃发令而自发组织的抗清政权,带有很大的地区性特色。参与拥立鲁藩的官绅开初并不知道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继统,他们在拥立朱以海之后立即处于进退两难之势。就亲疏而言,唐王和鲁王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在谱系上与崇祯帝相距甚远;在拥立时间上,唐藩略早于鲁藩,而且由监国称帝;地域上,唐藩为首的隆武政权得到了除浙东以外各地南明地方政权的承认,鲁监国政权只局促于浙东一隅之地。闽、浙的纷争使南明业已呈现的劣势进一步恶化了。

第三节 唐、鲁政权的对立与纷争

由于古代消息传递不通畅,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监国后称帝,鲁王朱以海在浙东监国,南明出现了一国两君的局面。本来鲁监国地盘只有浙东一小块地盘,而唐监国得到了南部大部分省份的支持,鲁监国本应该退归藩位,但鲁王不甘心,拥护鲁王的大臣们也不甘心。最终导致两王对立相争,出现了互杀使者,互相挖对方文武大臣的墙角的情况,极大地削弱了南明的抗清力量。读到这感觉和民国时期两党抗战的情景很像,还好那个时候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由于鲁监国坚持同隆武朝廷分庭抗礼,地理原因监国政权处于抗清的前线,给福建提供了屏障,隆武朝廷的实权人物郑芝龙对这种局面心中窃喜,按兵不动有了借口。唐监国拿鲁监国当抗清的挡箭牌。。。

第四节 鲁监国政权的抗清活动

鲁监国处在浙东抗清前线,为了保命,同时为了对抗福建的唐监国,鲁监国打算攻下杭州,进驻南京,拜孝陵,建立超过唐监国的威望。于是,鲁监国开展了很多抗清运动,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在一次渡江攻占杭州的战役失败后,将领壮志顿消,基本上转攻为守。

第五节 靖江王朱亨嘉之变

正当唐、鲁二藩在福建、浙江争立的时候,分封于广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也不甘寂寞,梦想黄袍加身,居然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除此之外,益阳王也自称监国。诸藩王的自称监国虽然都被隆武政权镇压下去了,但朱明宗室觊觎帝位者颇不乏人;部分官绅以“定策”为功,内部纷争不已,文官武将的升迁也深受这种风气影响。弘光、隆武、鲁监国等小朝廷以及妄图自立的某些宗室一脉相传,往往以高官显爵酬谢拥戴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爵禄不用于劝奖抗清有功官员,而以是否效忠于己为依据。南明之不竞,与此颇有关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