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读书笔记

《南明史》第二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一节:继统问题上的纷争和史可法的严重失策

任何政权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都要挣扎一番,明朝也不例外。由于明朝设立了北京和南京两套中央体系,北京政权灭亡之后,南京政权自然就担当起光复大明的重任。然而,摆在南京政权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继统问题,即拥立谁当皇帝。

然而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的三个儿子都被大顺军俘虏了,无法继统,皇位只能留给各位藩王了。从礼法上来说,福王朱由崧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由于朱由崧是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中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的孙子,当初正是由于东林党的反对,才导致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没有当上皇帝,所以现在东林党也反对新福王朱由崧继位,担心朱由崧即位之后会秋后算账,对东林党不利。于是,东林党人到处游说拥立潞王朱常淓(崇祯的叔叔)当皇帝。国难当头,东林党人不顾大局,不管礼法,只考虑集团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混淆视听,党同伐异,为南明朝廷埋下了地雷。

Continue reading

《LightGCN: Simplifying and Powering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 for Recommendation》论文阅读

摘要

GCN模型是不是越复杂越好呢?这篇文章分析发现,GCN中常用的矩阵变换(feature transformation)和非线性激活函数(nonlinear activation)没有作用,甚至有反作用,据此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GCN模型LightGCN,模型参数只有节点的embedding。这么简单的模型在推荐任务上,比大多数复杂模型的性能都要好,而且作者从理论分析了如此设计存在的若干好处。

Continue reading

《DistDGL: Distributed Graph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for Billion-Scale Graphs》论文阅读

前言

工业界的图规模都非常大,少说也是上千万的顶点+上亿的边,单机训练不现实,必须借助多机分布式训练。然而目前主流的图训练框架PyG、DGL对图的多机分布式训练支持都不太好。工业界好像阿里的Euler、百度的PGL可以支持分布式训练。今天介绍一下亚马逊DGL针对分布式训练所做的优化。

摘要

GNN广泛应用在推荐、搜索、风控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图的规模往往非常大,有数以亿计的顶点和万亿的边。为支持大规模图的分布式训练,本文提出了DistDGL,它能以mini-batch的方式在多机上进行分布式训练。DistDGL基于DGL框架,它将图数据分布在多台机器上,并基于数据分布,将计算也分布在多台机器上(owner-compute rule)。DistDGL以同步更新的方式进行训练。为了减小分布式训练的通信开销,DistDGL使用一个高效、轻量的图分割算法对图进行分割,在分割时设计了多个负载均衡约束,使得每个分割的子图达到较好的负载均衡。此外,为了减小跨机器的通信,DistDGL在每个子图中保留了halo nodes(正文会介绍到),并且使用了稀疏embedding更新策略。这些优化策略使得DistDGL在分布式训练时能达到较好的高并行效率和内存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布式训练时,随着计算资源的增大,DistDGL的训练速度可以线性增长。在16台机器组成的分布式环境中,DistDGL仅用13秒就可以完成1亿节点+30亿边的一个epoch的训练。DistDGL是DGL的一部分,已开源在:https://github.com/dmlc/dgl/tree/master/python/dgl/distributed。

Continue reading

《南明史》序论及第一章读书笔记

前言

前段时间读客再版了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并给我寄了样书,非常感谢读客,让我有幸读到了这么优秀的历史著作!

今天下午翻看了第一章,阅读体验非常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谈两点第一印象:

  • 在正式阅读之前,看到网上介绍说顾先生的《南明史》引用史料非常多,原以为会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学术风格。看了第一章之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行文虽旁征博引,几乎每一句话都有出处,然而阅读体验非常好,只需对明史稍有了解即可顺畅阅读。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强烈推荐给喜欢历史,尤其喜欢明史的小伙伴。
  • 之前没读过顾先生的著作,也不了解其人,原以为顾先生在《南明史》中只是对史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叙事会很平淡枯燥,没想到仅读完自序和序论之后,我对顾先生的印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先生对南明史中的众多人物、事件有非常鲜明甚至是尖锐的个人观点,这些观点并不是顾先生空穴来风,而是都有很强的史料证据支持。加之后来看了一些有关顾先生的回忆文章,让我对顾先生独特的个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正是因为顾先生在书中倾注了大量个人感情色彩,才让这本书更加鲜活、生动,不至于沦落成一堆枯燥乏味的参考文献。
Continue reading

明朝皇帝大事记——根据《明朝那些事儿》整理而成

之前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但过段时间就忘了。最近读客给寄了《南明史》,想着在阅读《南明史》之前,先复习下明朝历史,故根据《明朝那些事儿》整理得到下面的明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感兴趣的同学自取。可点击查看大图。

Continue reading

《早晨从中午开始》好句摘录

1. 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Continue reading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书笔记

这本书集合了路遥多篇散文随笔,其中《早晨从中午开始》记录了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的心路历程,也是本文的主要篇章。

缘起

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的缘起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有过一个念头,即想要在四十岁之前写一部鸿篇巨著,一部连自己都感到规模最大的书。这个念头在《人生》大获成功之后越发强烈,《人生》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他想要超越成功。正是这种执念,他决定暂时“隐退”文坛,开始潜心构建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一个他心中的平凡的世界。

Continue reading

《平凡的世界》好句摘录

1. 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

2. 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而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的能力,并且开始用各种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某种情况和某种现象了。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本质上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竭力想挣脱和超越他出身的阶层。

3. 这样,孙少平的精神思想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的系列和农村以外世界的系列。对于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受农村的局限。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既不纯粹是农村的状态,又非纯粹的城市型状态。在他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也许将永远会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

4. 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