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第九章读书笔记

第九章: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一节:1645年秋到1646年夏的形势

1645年秋到1646年夏,清朝主力部队都凯旋班师回京了,留在南京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在这期间,虽然有部分南明政权发起反攻,但由于南明内部力量各自为政,互相观望,甚至坐视清军打掉拥明旗帜下的异己力量,导致南明力量分散,朝廷虚有其名,无法组织有力的反攻。南明高官显爵的文恬武嬉,错过了最佳战机,直接导致了浙东的溃败和隆武政权的覆亡。

第二节:隆武帝的政策和举措

作为远藩,有幸被拥上皇位,隆武帝朱聿键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举措的:1)在总体战略上,认识到清朝才是明朝的主要敌人,不再延续弘光帝的联虏平寇政策,而是采取了联合农民军共同对抗清军的政策;2)针对万历以来党争对国家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的方针;3)关心百姓疾苦,整顿吏治,严惩贪污;4)个人品德优秀,喜欢读书,无声色犬马之好。上述四点都说明朱聿键锐意恢复,颇有中兴之主的气概。

第三节:郑芝龙兄弟的跋扈

郑芝龙、郑洪逵原本是海盗,后来被崇祯诏安,在福建一代借着朝廷命官的身份,扫除海上异己势力,垄断福建、广东等地的对外贸易,到明朝覆亡的时候,两兄弟在福建已经拥有了可以左右福建地方军事和经济的实力。后来,后来两兄弟又借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而进一步巩固了在福建的军阀地位。

但是,如上一节所述,隆武帝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希望郑芝龙两兄弟能够出福建,进攻江西、江苏等地,先收复南京,再收复北京。而郑氏兄弟只想偏安一隅,守着福建这块小地方,两兄弟多次违抗隆武帝出征的命令,龟缩不前,贻误战机。

由于郑氏兄弟借拥立之功,飞扬跋扈,无视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隆武帝不但指挥不动郑氏兄弟,而且还处处受郑氏兄弟的掣肘。于是,隆武帝决定离开福建,假借御驾亲征的名号,班师赣州。但是,隆武帝既调不动郑芝龙的军队由福建入江西,他寄于厚望的何腾蛟派精兵强将由湖南入江西迎驾也全盘落空;而清方洪承畴却抽调了柯永盛、高进库等部赴江西协同金声桓部作战,先后攻陷吉安、赣州、南安等府。江西战局的逆转,归因于郑芝龙、何腾蛟的私心自用,它不仅直接导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而且对后来南明局势的发展影响极大。

第四节:黄道周的出征和被俘杀

隆武帝锐意恢复,郑芝龙却拥兵自重,挟制朝廷,无意进取,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首席大学士黄道周不胜愤慨,自告奋勇督兵出福建,联络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带的金声等部义军,设法为隆武朝廷打开局面。然而黄道周只是一介文官,缺乏军事才能,而且部下只是一些散兵游勇,而且兵饷不足。多种原因导致黄道周出征江西失利,被清军抓获,但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后被清军杀害。

第五节:清兵占领浙东与鲁监国航海

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二月十九日,清廷命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图赖领兵南下,进攻浙江、福建。很快,清军在绝对优势兵力下,攻占浙东,鲁监国防线全线崩溃,鲁监国在张名振等护卫下,离开绍兴,乘船逃往海上。

第六节:清军占领赣南

1646年三月二十四日,清廷金声桓等部攻克吉安,向赣南推进。由于赣南连接福建、湖南,又是广东的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面对清军的进攻,隆武帝调兵遣将,派遣了多路部队前往赣州支援。但是支援部队各怀鬼胎,由于赣南督师万元吉的部署不力,且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坐视不救,导致赣州失守。

第七节:隆武帝汀州遇难

清军进占浙东,朱以海遁往舟山一带海岛,鲁监国政权濒于瓦解。博洛即部署清军乘胜入闽。福建军阀郑芝龙兄弟见大势已去,秘密投降清朝,放弃各个关口,自动撤退,导致清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福建。隆武帝在移驾江西赣州的路途,在附件汀州(长汀)被清军抓获遇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