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继位后,改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代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一个皇帝。他本是湖北藩王兴献王的儿子,15岁的时候意外得知自己的堂兄死掉了,他要进京继承皇位。在这小小年纪,他通过两件事给满朝文武大臣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第一件事是进京登基时,因为还不是皇帝,应该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他偏不,说要是不让从大明门进宫,直接去奉天殿,他就不当这个皇帝,回湖北老家去。群臣拿他没办法,只得照办。第二件事是明代著名的政治事件——“大议礼”事件。由于朱厚熜的父亲只是个藩王,并不是皇帝,朱厚熜登基之后,以杨廷和为首的老臣要求朱厚熜改爹,认上上个皇帝朱佑樘为爹,而改称亲爹为叔叔。朱厚熜顿时气炸了,当个皇帝还把自己亲爹当没了,岂有此理。于是,朱厚熜和杨廷和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于涉及到古代礼仪制度的讨论,史称“大议礼”事件。在这起事件当中,杨廷和以退休威胁,一百多名政府高官在左顺门长跪示威;而嘉靖则派出礼部实习生张璁、桂萼等人写礼仪文书论战,并用武力解决长跪示威的群臣。经过一番折腾,嘉靖最终取得胜利,不但认了自己亲爹,还封亲爹为兴献皇帝。而杨廷和被准予退休,最后在老家去世,他的儿子杨慎被流放云南。此后三十余年,远离政治的杨慎,专心著书,研习学问,成为明代三才子之首,《三国演义》开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出自杨慎之手。
嘉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充分利用身边的人,但又不让任何人独揽大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需要的大臣不是助手,也不是秘书,而是木偶——可以供他操纵的木偶,这个木偶就是张璁。张璁凭借“大议礼”事件平步青云,顺利进入内阁担任首辅,并除掉了提拔他的忠臣杨一清。随着官职越来越大,张璁越来越嚣张,在群臣中间拉帮结派,整治所有不服他的人。与此同时,另一个议礼的官员夏言开始威胁张璁的权力,于是张璁和夏言展开了激烈的骂战。张璁的党派越来越大,但夏言却奉行不结盟政策,因为他比张璁聪明,夏言看透了嘉靖——这是一个过分聪明自信的人,绝不会饶恕任何敢于威胁他的人,而已经是首辅的张璁,还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难道想做皇帝吗?所以,张璁的行为相当于自掘坟墓。终于,张璁在一次想要诬陷夏言的事件中,聪明反被聪明误,人格尽失,前途尽毁。而夏言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进入内阁,成为皇帝的第二个木偶。夏言是一个十分清廉的人,而且不畏权贵,在他的管理下,大明王朝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还除掉了不学无术、贪污受贿的高干子弟郭勋。
当皇帝就像开公司,那些成功创业的首任董事长,一般来说都是极其生猛的,比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先生,大家都很服从管理。可等到首任老总过世,继任董事长能力不足,无法解决企业问题,无奈之下,只能对外招聘人才(科举制度),并聘任其中的精英当总经理(内阁首辅)帮助管理。然而问题在于,这位总经理并不一定听话,这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问题,而能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爬到这个位置的,一般都极其狡猾,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娇生惯养的家族企业董事长很可能不是他的对手。为了能够控制局面,董事长又引进了新型人才——秘书(太监)。这类人学历不高,品行不好,心理也有问题,还喜欢欺负员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听话,对董事长而言,这就够了。所以对于嘉靖而言,秘书(太监)绝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朋友,综观整个明代,无论太监如何猖獗,如何欺压大臣,却都要听皇帝的话。自明宣宗时起,太监就已然成为了皇帝的助手,协助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嘉靖十分清楚,在他的任期内,摆在眼前的有着两种选择——文化低,会拍马屁,十分听话的太监,或是学历高,喜欢掐架找碴,桀骜不驯的文臣。连瞎子也知道,前者比后者容易对付得多,所以他的众多同行都选择了太监,但是嘉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所有的人。这是一个极其艰辛的选择,从此以后,他将失去秘书的帮助,独立对付狡诈博学的总经理,事实证明,他成功做到了。姓张的也好,姓夏的也罢,无论下面闹得多么热闹,他都是冷静的旁观者和最终的裁决者。二十年过去了,胜利一直牢牢地握在他的手中,各色人等,无论学历、民族、性别、星座、个人嗜好,只要是给他干活的,全都被治得服服帖帖。绝顶高手的生活是比较痛苦的,既然没有对手,那就得另外找事干,很快,嘉靖先生就找到了精神寄托——修道。特别是在一次熟睡中被绑架最终死里逃生之后,嘉靖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他从此不再上朝,而是跑到西苑(今中南海)修道炼丹。
嘉靖算是消停了,但大臣们的斗争才刚刚进入高潮。夏言之后,明代第一奸臣严嵩出场。严嵩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往上爬,当上礼部尚书后,他开始阿谀奉承,逢迎皇帝,最后居然当上了内阁首辅。嘉靖看着严嵩越来越武断专横,决定将其降级为次辅,让夏言入阁担任首辅。于是,严嵩和夏言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严嵩和他聪明的儿子严世蕃利用夏言的各种问题,如不戴皇帝送的香叶冠、讽刺皇帝修道、严嵩和太监的谗言等,激怒嘉靖。最终,嘉靖赐死夏言,严嵩恢复为内阁首辅。严嵩经过十多年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夏言,用一种极为卑劣的手段。徐阶目睹了正直无私、勤勉为国的夏言被严嵩陷害的过程,但他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目前自己的力量还很弱小,不足以抗衡严嵩,他在隐忍,等待时机的成熟。
就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明朝历史上另一个耻辱的事件——“庚戌之变”。当时蒙古部落是鞑靼的俺答当政,他是一个很能杀,很能抢,善于破坏的人。庚戌年,俺答带着上万蒙古骑兵进攻北京。嘉靖得知俺答进犯,问严嵩怎么办,严嵩无能,说俺答只是来抢东西,等他们抢够了自然会撤退。一旁的徐阶却通过研究俺答的文书,想出了缓兵之计。在拖延俺答进军的这段时间,京城的防务加强了,军队数量也从劣势转为优势。但嘉靖下达的反攻命令被严嵩偷偷拦下来了,理由是在京城眼皮底下,如果反攻失败,那就不好办了。所以,虽然京城的兵力增强了,但严嵩依然放任俺答在京城周边烧杀抢掠,坐视不管。嘉靖知道后,处死了负责反攻的兵部尚书,但他并不知道幕后的怕死鬼是严嵩。
“庚戌之变”之后,皇帝继续在西苑炼丹修道,严嵩把持朝政。兵部官员杨继盛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朝局黑暗、民生凋敝的罪魁祸首就是严嵩。于是,杨继盛决定以死上书弹劾严嵩,但严嵩的势力过于强大,嘉靖还是未能看清严嵩的真面目,而杨继盛也被严嵩活活整死。
嘉靖年间, 除了北边的蒙古骑兵来闹事,东边的倭寇也不安分,他们常常在浙江沿海登陆,抢劫富庶的长江流域。此时的抗倭总指挥是胡宗宪,胡宗宪手下的阵容也非常强大,文有谋臣徐渭,武有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他们通过分析发现,事实上,日本倭寇远道而来,之所以能在中国肆意抢劫,都是因为有中国人带路。拨开日本海盗的重重迷雾之后,真正的倭寇是两个中国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汪直是一个生性狡诈的人,当时日本正值战国时期,汪直通过走私军火到日本市场而发家。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汪直干脆把公司开到了日本本土上,为了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汪直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总之,汪直在日本的公司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连日本诸侯都要让他三分。徐海的实力比汪直要差一些,汪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汉奸,而徐海却是货真价实的汉奸。徐海在倭寇手下干活,给倭寇当买办,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汉奸。
面对这两个倭寇,徐渭给胡宗宪出了两个不同的点子。对于徐海,由于势力较弱,胡宗宪通过离间计和各种谋略机巧,成功击败徐海,徐海走投无路,投水自尽。对于汪直,由于他的势力过于强大,硬碰硬打不过,于是胡宗宪主动向汪直示好,以谈判麻痹对手,等待时机的到来。可是没想到,在一次和平谈判后的游玩活动中,汪直被当地的愣头青抓起来并处死了,胡宗宪苦心经营的计划毁于一旦。由于汪直生前的势力过于强大,汪直死后,他的手下炸开了锅,大举入侵江浙地带,最黑暗的时刻到来了。在这危难时刻,胡宗宪手下的俞大猷和戚继光前仆后继,纷纷训练出自己的俞家军和戚家军,最终击溃倭寇,历时十多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而这几位抗倭英雄的后续命运也各不相同,胡宗宪被被人诬陷告状,而自杀于狱中。俞大猷后来大起大落,被升官又被降职,最终在万历年间去世,追封左都督。戚继光后来去了蓟门,在这里,他将得到盟友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关于他的故事还很长。徐渭在自杀失败之后,消极度日,晚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京城,徐阶和严嵩的斗争还在继续。经过多年的观察,徐阶发现严嵩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枝繁叶茂,只是因为有儿子严世蕃在后台助攻。于是,徐阶借道士跳大神的时候,假传仙人旨意,告诉嘉靖严嵩是奸臣,而徐阶是贤臣,并且发动群臣弹劾严世蕃。终于,在种种事件的推波助澜下,嘉靖大怒,把严世蕃打入大牢,并且撤了严嵩的官职。但严嵩毕竟混迹官场几十年,没那么容易倒台。严世蕃在发配充军的路上,跑回了老家江西,而且还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大别墅,当起了土财主。徐阶得知后,继续派人弹劾严世蕃。最终,嘉靖大怒,对严世蕃斩立决,这位才学出众却又无恶不作的天才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严世蕃死后,严嵩被抄家,这位昔日的首辅转行当了乞丐,两年之后于荒野之中悲惨死去。正义终于得到伸张,以徐阶的方式。严嵩倒台之后,徐阶成为新的内阁首辅,手握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