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但过段时间就忘了。最近读客给寄了《南明史》,想着在阅读《南明史》之前,先复习下明朝历史,故根据《明朝那些事儿》整理得到下面的明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感兴趣的同学自取。可点击查看大图。
Continue readingCategory Archives: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
皇太极继位后,继续开展对明朝的进攻。第一战即为宁远决战,皇太极本想在他父亲倒下的地方站起来,于是他带领大部队绕过锦州,直击宁远城。战争的结局是袁崇焕带领的宁远守军击溃了皇太极的进攻,同时后方的锦州守军赵率教趁机攻打皇太极的后方,皇太极腹背受敌,惨败而归。此次战役被称为大明朝的“宁锦大捷”。
朝廷内部,太监魏忠贤继续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比如称呼自己为九千岁,给自己修书、建祠堂等。更为狠毒的是,他和客氏通过各种手段,让皇帝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夭折。魏忠贤的目的很简单,把朱由校当傀儡养着,自己掌握实权,如果朱由校有比较聪明的儿子,魏忠贤就不好控制了。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朱由校年仅23岁就驾崩了,拜魏忠贤所赐,朱由校没儿子,于是皇位落到了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身上。
Continue reading明朝那些事儿(陆)——日暮西山
张居正死后,万历正式掌权。起初,万历还干点活,但是到后来就开始不理朝政了。而此时的首辅申时行又是个和事老,没啥真本事,朝廷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乌烟瘴气。下面列出其中三件事,见微知著。
第一件大事就是争国本。所谓太子者,国之根本,争国本就是皇帝和群臣因为册立太子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万历14岁的时候,张居正和李太后给他挑了个老婆当皇后,但这个皇后生不出儿子。后来,万历在后宫偶然临幸了一个姓王的宫女,该宫女生下万历的长子朱常洛。但万历并不喜欢这个宫女,那次临幸也只能算是万历一时冲动。万历真正宠幸的是郑贵妃,郑贵妃也很争气,给万历生下了三儿子朱常洵(二儿子夭折)。由于万历喜欢郑贵妃不喜欢王宫女,根据爱屋及乌定理,万历喜欢三儿子朱常洵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所以,万历一直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明朝历来都是立长子为太子,万历心里的小九九,群臣肯定不同意。为了拖延立太子的事情,万历死活不让朱常洛出阁读书,因为明朝皇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承认他是太子了。所以,一直到朱常洛十多岁了,他也没出阁读书,俨然一个失学儿童啊。群臣为了这个事情要死要活,要知道明朝的言官可是相当厉害,那时候言论自由,言官谁都敢骂。于是群臣前仆后继的给万历上书,要求早点让朱常洛出阁读书,并册立为太子,要不然就集体罢官回家,让你万历当光杆司令。万历也针锋相对,群臣要闹你就闹吧,大不了我不上朝,眼不见心不烦。可是,闹到最后没办法,万历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立19岁的朱常洛为太子,立朱常洵为福王。争国本事件告一段落。
Continue reading明朝那些事儿(伍)——帝国飘摇
严嵩倒台后,徐阶成为新的内阁首辅,把持朝政。某种程度上,徐阶和严嵩是一类人,也是独揽大权,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严嵩贪污不干活,而徐阶真的会干实事。徐阶入阁后,又推举了高拱入阁。高拱当时是嘉靖第三子朱载垕(裕王)的讲官,徐阶估计裕王未来会继承皇位,现在提拔高拱,等裕王上位后,自己退休后不至于会被清算。但是,高拱并不领情,他觉得裕王迟早要继承皇位,自己迟早要入阁,和徐阶的提拔没啥关系。高拱不但不感激徐阶,还跟徐阶对着干。于是,徐阶和高拱的斗争开始了。
Continue reading明朝那些事儿(肆)——粉饰太平
朱厚熜继位后,改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代最为聪明、心眼最多的一个皇帝。他本是湖北藩王兴献王的儿子,15岁的时候意外得知自己的堂兄死掉了,他要进京继承皇位。在这小小年纪,他通过两件事给满朝文武大臣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第一件事是进京登基时,因为还不是皇帝,应该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他偏不,说要是不让从大明门进宫,直接去奉天殿,他就不当这个皇帝,回湖北老家去。群臣拿他没办法,只得照办。第二件事是明代著名的政治事件——“大议礼”事件。由于朱厚熜的父亲只是个藩王,并不是皇帝,朱厚熜登基之后,以杨廷和为首的老臣要求朱厚熜改爹,认上上个皇帝朱佑樘为爹,而改称亲爹为叔叔。朱厚熜顿时气炸了,当个皇帝还把自己亲爹当没了,岂有此理。于是,朱厚熜和杨廷和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于涉及到古代礼仪制度的讨论,史称“大议礼”事件。在这起事件当中,杨廷和以退休威胁,一百多名政府高官在左顺门长跪示威;而嘉靖则派出礼部实习生张璁、桂萼等人写礼仪文书论战,并用武力解决长跪示威的群臣。经过一番折腾,嘉靖最终取得胜利,不但认了自己亲爹,还封亲爹为兴献皇帝。而杨廷和被准予退休,最后在老家去世,他的儿子杨慎被流放云南。此后三十余年,远离政治的杨慎,专心著书,研习学问,成为明代三才子之首,《三国演义》开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出自杨慎之手。
Continue reading明朝那些事儿(叁)——妖孽宫廷
朱祁镇凭借还乡团成员石亨、曹吉祥、张軏、徐有贞和李贤,成功复辟。朱祁镇复辟之后,还乡团成员自然不会忘记他们帮朱祁镇复辟的目的——杀于谦。于是,在徐有贞捏造的莫须有的罪名之后,北京保卫战第一大功臣于谦被下令斩首;内阁也被还乡团扫荡一空,朝廷上下全部换成了还乡团的人。
然而,还乡团成员并没有过上幸福生活,反而出现了内斗。原因是徐有贞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坏人,而石亨和曹吉祥除了有野心和贪欲,其他啥也没有。于是还乡团分为两派,一派是徐有贞和他提拔的李贤,另一派是石亨和曹吉祥,两派正式开始了内斗。事实上,这些人里面还有第三派,即李贤,他虽然是徐有贞提拔起来的,但他自成一派。自北京保卫战之后,李贤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污秽的地方,还有像于谦这样勇于任事,刚正不阿的人。在于谦被杀之后,李贤决定为于谦讨回公道。于是他的敌人是整个还乡团成员,包括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但表面上,李贤暂时和徐有贞一派。
内斗结果是,徐有贞最先被淘汰,充军云南后回到故乡,在人们的鄙视和谩骂中死去。接着,石亨的种种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的行为不断引起朱祁镇的反感,在李贤的推波助澜之下,石亨光荣入狱并惨死狱中。最后,曹吉祥也慌了,知道自己即将大难临头,他和养子曹钦居然密谋造反,最后造反失败,被凌迟处死。至此,历时五年,还乡团成员全军覆没,正义得到了伸张,李贤名留青史。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斗争,朱祁镇平静地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信任了身边每一个人,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在临死之前,朱祁镇废除了“皇帝驾崩,后宫殉葬”的制度,算是给他的人生添加了一抹亮色。朱祁镇死后,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见深,由此开启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
明朝那些事儿(贰)——万国来朝
朱棣夺取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被称为永乐盛世。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郑和下西洋。朱棣进驻南京之后,没有发现朱允炆的踪迹,于是派出两队人马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一路是郑和从海路出发,另一路是胡濙从陆路出发。郑和,原名马三保,是云南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洪武年间,朱元璋军队远征云南,俘虏并阉割了幼小的马三保。后来燕王朱棣挑选马三保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卫。马三保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被朱棣赐姓郑,马三保遂改姓名为郑和。郑和一生七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拜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下西洋虽然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但七下西洋不但宣扬了国威,还大力开拓了海外交流,带来了一大批西洋各国使者,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另一路胡濙的工作就不像郑和那样光明正大了,因为胡濙没有郑和下西洋明面上的任务,他的任务只有一条,就是寻找朱允炆。但寻找朱允炆又不能明说,因为这样无异于告诉所有的人,建文帝还活着,心中别有企图的人必然会蠢蠢欲动,这个皇位注定是坐不稳了。所以胡濙一个人隐匿在平民老百姓中间,在江浙一带晃悠,打探朱允炆的下落。经过十六年的苦苦寻觅,在朱棣远征蒙古的时候,胡濙带着答案来到朱棣的营帐。史料并没有明确记录朱允炆的下落,但当年明月推断胡濙找到了朱允炆,而且两个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朱允炆表示他不想和朱棣争这个皇位了,只想好好过平民老百姓的日子。朱棣悬了十六年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终于可以安心做他的皇帝了,不用担心哪天冒出个朱允炆要和他抢皇位。
明朝那些事儿(壹)——洪武大帝
朱元璋,外号朱重八,1328年生于安徽凤阳。元朝取名字的习惯是父母年龄相加,所以推测此时朱元璋的父母年龄相加为88岁。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另外,1344年黄河泛滥、淮河流域遭遇严重瘟疫和干旱。朱元璋出生贫农,在这种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大哥长子等相继饿死,家里除了二哥,已经没有其他成员了。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去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主要工作是讨饭。